400 666 0071
点击返回
泰安港一季度成绩斐然,集疏港量创新高开启发展新篇章
2025.04.14

  在2025年的春天,山东淮河平原的4月,麦浪随风摇曳,一片生机勃勃。而在几百公里之外,安徽蚌埠的粮食主产区,麦苗茁壮成长,它们所“享用”的化肥,正是从泰安港出发,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抵达田间。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却是泰安港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今年一季度,泰安港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集疏港量累计达到247万吨,双双突破“百万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创造了开港以来单季度集疏运量的历史新高。



  泰安港能取得如此成绩,“三改二”工程功不可没。2024年12月26日,随着一艘来自济宁的2000吨级货船顺利通过京杭运河八里湾船闸,驶入东平湖,京杭运河柳长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宣告完工并恢复通航。这条全长21公里,泰安段2.6公里的航道,作为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以及泰安港多个作业区的唯一南北通道,此前是三级航道,底宽仅45米,水深3.2米,最大只能勉强通行1000吨级货船,严重制约了泰安市水运的发展。


  但工程完工后,航道等级提升到二级,底宽拓宽至60米,水深加深到4.2米,泰安港自此真正实现了2000吨级货运船舶“通江达海”。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带来了吞吐量的大幅增长。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总经理解鹏表示,过去800吨的船需要跑三趟的运输量,现在2000吨的船一次就能完成,单船装载量提升150%,仅运费一项就为企业节省成本超200万元。今年1月20日,3250吨级货轮首航;3月份,泰安港单月集疏运量突破127万吨;一季度集疏运量更是同比增长125%。同时,泰安港的业务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延伸至江浙沪及“两湖一江”地区。兖矿泰安港与众多龙头企业签订了大量中长期合同,今年与全国煤炭、电力、钢铁等领域16家龙头企业签订2025年度中长期合同超600万吨,意向合作达1000万吨。


  3月22日,一列总长1.5公里、总重超万吨的火车缓缓驶入泰安东平陆港站,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泰安港成为全省第二个能够接驳万吨大列的内河港口。万吨大列的成功接驳,是泰安港一季度的又一重大突破。在兖矿泰安港物流园,智能调度大屏实时显示着装卸进程,无人机群精准巡航测温,翻车机高效运转,煤炭在这里经过热值分析、自动化配比,通过封闭式输煤廊道快速运往货船。相比传统小列,万吨大列卸车效率提升30%以上。以此次运输为例,原来从山西运送同样数量的煤炭至少需要两列车,行车装卸时间至少60个小时,而现在泰安港单日接卸能力可达5万吨以上,预计每年可为区域经济创造约5亿元的物流增值效益。


  为了保障万吨大列的顺利接卸,泰安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积极作为,创新推出“专项贷款 + 奖补申报”政策,为多家航运公司争取到88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将集装箱过闸优惠、船舶拆建补贴等8类政策整理成“政策锦囊”,通过云课堂直播和“一图读懂”的模式,走访23家企业,现场解决62项申报材料多、流程复杂等问题,让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的时间从原本的120分钟缩短至2分钟。


  在泰安港彭集作业区,2.0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格外亮眼。今年3月18日,该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港口新增光伏“零突破”,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作业效率提升60%,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码头降低10%。光伏和岸电设施的使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约合减少燃煤4800吨。智慧航道系统的投入使用,让船舶待闸时间缩短25%,货物追踪准确率达到100%。泰安港已形成200万吨静态储煤能力和3200万吨年货运吞吐能力,还在不断拓展业务。今年,泰安港计划拓展船舶交易、船舶维修等配套业务,依托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维护基地建设,推进水上服务区建设,努力实现船舶停靠、补给、维修等服务“到港即享”。随着各项项目的推进,泰安港将加速融入“一带一路”,以及南向长三角、北向京津冀、西向晋陕蒙的战略布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ship-cargo-ad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