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后,海事监管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更加注重风险预警和任务驱动,这使得传统的海事监管模式面临着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九江海事局积极响应这一变化,勇当改革先锋,按照 “领导下沉一线、人员驻守趸船、处罚集中办理、监管向智能化转变” 的全新思路,率先组建了智管应急中心,全力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海事监管新模式。
“1+3+9” 架构重塑,推动海事监管高效变革
九江海事局大力推进海事处扁平化管理,将监管科与执法大队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了智管应急中心,并创新性地采用 “1+3+9” 运行模式,打造出一个权责明确、协同紧密的管理架构。在这个架构中,由 “1” 名业务副处长统筹负责中心的整体运行与管理;“3” 人组成行政班组,主要承担日常事务处理、专项活动组织以及与涉水单位沟通协调等工作;另外 “9” 人则组成三个 “流动班组”,轮流参与现场单元和智管单元的工作。现场单元重点负责实地巡查执法和搜救应急任务,而智管单元设置了综合调度指挥、巡查监控、任务跟踪等工作台,能够灵活应对各类监管任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精准调配。
三大工作机制并行,实现精准化监管
智管应急中心依据智管平台 “统筹管理、分级实施、派单执法、闭环处置” 的模式开展工作,借助三大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是建立并运行智管平台使用管理机制,机关和基层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检查、调度和督察工作,确保智管平台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其次是建立 “非现场” 巡航执法工作机制,秉持 “无事不登轮、无单不出航” 的原则,充分借助智管平台、智能卡口、智能视频、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广泛开展 “非现场” 执法检查。最后是建立执法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辖区监管规律和风险变化情况,灵活调配执法人员、执法车船、无人机、应急设备等各类资源,全方位夯实辖区风险防控基础。
智能感知与主动预防结合,监管成效斐然
自智管应急中心试运行以来,九江海事局借助全方位的智能感知技术和全天候的主动预防措施,不断拓展非现场执法的应用场景,成功实现了对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的早发现、快处置,推动海事监管从过去的 “被动应对” 转变为 “主动预防”。同时,通过优化班制和动态调整执法资源,领导深入一线指挥,工作人员充实到执法前沿,极大地增强了现场监管和应急处置力量,使得应急响应更加迅速,处置工作更加高效。
以湖口海事处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改革后的海巡艇巡航次数减少了 30%,“非现场” 巡航比例提升至 75%,“非现场” 查处违法行为的比例达到 55%,通航类违法行为更是下降了 80%,并且成功应对了 7 次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状况。
未来,九江海事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部局关于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的要求,以及长江局一流强局 “234” 突破路径的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智慧管理理念,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基于智管平台应用的海事监管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 “智慧化、精准化、协同化” 的智管应急中心。
